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时代
2018-05-27 02:26:00
  • 0
  • 0
  • 1
应多位读者要求,本公众号今明两天持续更新两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19世纪前的欧洲学校都是进行的全才性教育,马克思既是哲学家,又是经济学家。 在原始资本主义时代,许多西方学者面对现实,从“理论上”探讨新的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其中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最巨,因为马克思搞的不是通常的经济学,而是“政治经济学”,即从政治角度来看经济,又从经济角度来看政治,从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现实社会的各种状况等,来看社会各阶层在这个社会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当今许多经济学家都没达到这样的学术视野。马克思作为德国杰出的哲学家与政治经济学家,其许多分析结果,至少其分析方法至今并没有过时,我在德国读书时对经济学颇有兴趣,在法兰克福大学和达姆工大做过不少Seminar,所接触到的德国经济学教授均对马克思的很多结论持肯定态度。 

在西德时代,就是西德社会民主党筹资买下马克思故居,投资建成供人参观的博物馆,还投资整理马克思未出版的文集等,许多大学有马克思研究为专长的哲学教授。特里尔大学创办时差点命名为燕妮大学,六八学运时的法兰克福大学被大学生改名成马克思大学,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德国谈到历史名人时,马克思的排名总在前十名。当然,德国社会将马克思只是看作一位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而不像某些国家把马克思捧成了神。

另一位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也功不可没,是那个时代一大批莘莘学子中的一位。这位德国鲁尔区纺织厂老板的儿子,属于富二代。1842年未满22周岁的他,赴英国工业重镇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厂”担任总经理。这位年轻老板不是想着如何去赚钱,而是一头钻进曼彻斯特工人区、贫民窖,调查英国工人的历史与现状,24岁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亲眼目睹,引用可靠资料》(1845),最早揭露了欧洲工人生活的悲惨,成为经验社会主义的先驱之作,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表彰为“经济分析之(历史)伟作”——就是这样一位富二代,一生为贫苦工人而奋斗。多说一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马克思提到“无产阶级”的原意其实就是指农民工),涉及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这时其实最需要恩格斯这样的热血青年,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民工队伍和血汗工厂去调查,以切身体验来向全社会描述中国工人的生活现状和工作现状。然后,需要马克思这样有良知、有血性的学者,直面现实,用政治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去分析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公正与否……

在这里,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多花点笔墨,详细谈谈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个时代。

欧洲19世纪社会问题

经历中世纪末的三大改革运动(新教运动、古罗马法复兴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社会走出了中世纪泥沼。经历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近代文明从思想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一场更为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是18世纪上半页的英国工业革命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这两大革命不是孤立的:前者从经济上,从传统的农耕社会进入到现代的工业社会;后者在政治上,从贵族的专制统治进入共和的法治社会——工业社会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但工业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引发了19世纪的社会问题,由此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社会主义运动的结果是到19世纪末,欧洲从法治社会进入到民主社会。所以,经济上的现代工业与政治上的民主社会,就成为现代欧洲的两大标志(谁背叛民主,谁就是真正的背叛社会主义,我下面还会谈这个问题)。

工业社会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工作方式与生产组织方式,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早期的工业社会,工人还没有形成一个自觉的阶层,没有任何组织和政治力量来代表他们的利益,这就形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

 一,童工问题。传统的农耕社会是家庭式的劳动方式,妇女与儿童在自己家庭中参加劳动。而到了工业社会,妇女与儿童得不到家庭保护而在别人工厂中劳动,很低的工资,从事超出其生理能力的劳动,例如纺织女工,在流水线甚至矿下作业的童工。这些劳动不仅超劳累,而且对身体是摧残性的。他们得不到必要的营养,一般工人家庭收入的50-70%用于吃,而吃的天天只有黑面包、土豆与豆类。


二,金钱社会:农耕社会中人们靠天吃饭,只要没有自然灾害,人们的劳动成果是粮食、蔬菜等食品,基本生活就得到保障。到了工业社会,人们的吃食住行、甚至喝一口水全都靠现金,他们的收入来源唯一依靠他们到企业打工挣钱。而他们的工作位置、收入多少依赖于企业运作和市场情况。一旦市场疲软、企业倒闭,甚至遇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出现大批失业。一旦失去工作,就失去收入,结果不仅无钱支付房租,就连吃食都没有,一下就成为赤贫阶层。

三, 城市化:工业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城市化,人口集中化,原来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原来的小镇成了都市(许多城市在50年中增加10倍人口)。在农耕社会,不论木屋、草屋,家家还拥有一个窝和一块土地。而在大城市生活,连晚上睡觉都得支付房租,这对底层的工人非常困难。于是全家租用一套简陋的住房,或住在老板提供的住处,即所谓的“包身工”。

四, 社会保障:传统的农耕社会经常是四代同堂,生老病死靠整个家族给予保障,其次是依靠教会救济等。而工业社会的典型家庭结构是夫妻加未成年子女所构成的小家庭。如果出现生病或进入年老,或发生工伤事故(早期工业生产远比农业生产发生的事故多),就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
凡此种种,就构成历史上著名的“19世纪社会问题”。并不是说以前的农耕社会就没有社会问题,欧洲三十年战争中,人们的生存都受到威胁。但当时的人们都将之归为每个个人的命运,所以忍受了。但到了工业社会,人们的观念改变了,看到每个个人命运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普遍问题,而且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于是,这种社会问题提高到了政治层面,引发了19世纪欧洲的政治变革。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法国大革命奠定了自由主义、即法治国原则,说白了,就是将古罗马法中用于商业活动的合同原则推广到整个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这是对中世纪的传统社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标志。但法治国原则无法解释与解决工业社会的社会问题。例如童工问题:儿童从事非人的劳动显然有问题,却并没有违背法治国的合同原则,儿童形式上是“自愿”到企业劳动,(尽管实际上是为生活所迫);退休问题:你上一天班,我支付一天工资;你生病或年老无法上班了,我当然没有义务继续支付工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所以一点不违背法治国原则。租房问题:房客住一天就得支付一天房租,如果有人愿意缴付更高的房租,或你无法支付房租,房东当然可以将房子租给他人……

法治国原则无法解决社会问题,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又如此严峻,急待解决,这就产生了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共同点都是追求人权保障,最大区别是,自由主义者(法治国)是在法律形式上保障人权,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社会主义者(社会国)却认为,因为劳、资或房东、房客双方的经济地位相差过于悬殊,所以法律上的平等隐瞒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要求国家必须出面、通过立法来主动帮助弱者,以实现在现实中保障人权。

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社会,各自不仅有其历史意义,而且有其现实意义,但走向两者的极端都有害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因为两者都是为了维护或争夺各自阶层的经济利益。所以今日欧美社会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个理念上完全相对立的政治,共同存在,达到互补。例如德国宪法中将联邦德国的政治体系同时定义为社会国与法治国,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坚持社会公正与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前者是社会主义,后者是自由主义。 
民主是社会主义左派为达成目标的最重要手段,欧州社会主义政策的施行是民主的必然产物。
下面以英国为例。
 英国议会中世纪以来一直是贵族议会。工人看到,要获得真正的经济保障,就必须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只有通过“无论贫富、人手一票”的民选,工人才有机会进入政界来代表工人利益。在法国1830年革命的影响下,英国举行了多次大规模游行,最后于1832年议会被迫修改选举法,容许没有贵族头衔的市民参加大选。但对选民的经济上作了很多限制,结果英国当时的600万男公民中,只有84万男人获得选举权,贫苦劳工又被排除在外。于是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英国工会,组织工人在全英国征集向议会申诉的签名活动,要求获得全民选举和工人保障。尽管议会一次次地拒绝工人的要求,但还是于1842年与1844年通过了劳工保护法,1847年引入了10小时工作制,并于1867年实现了全民(男公民)大选,真正实施拖到了1884年。实际上,欧洲的民主并不是国人误传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恰恰是贫困工人为维护自己利益而抗争获得的政治素求,是“无产阶级民主”,民主被视作社会主义政治的精华,谁背弃民主,谁就是反社会主义。今日欧洲工人能有这样的劳工保障与经济地位,绝不是什么上层的恩赐,她恰恰是二百年来轰轰烈烈的左派工人运动,追求民主的产物。

我以前写德国幼儿园的累计付款政策,以及德国的福利制度,就总有读者说“你看看人家资本主义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他错了,这些并不是资本主义政策,而是德国老百姓通过民主为自己争取到的社会主义政策(而这社会主义政策,恰恰是马克思等先人所做的理论贡献)。其实,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文化,都一定有其社会主义的方面,甚至最“资本主义”的美国的社会主义程度,都大大超过那些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绝不是你说是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只有两点最最基本的特征,你可以据此来对各国“社会主义程度”进行定量比较:谁的社会主义程度更高?

一、社会公正:任何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能受家庭经济影响),任何人都有同样机会、同等条件进入市场(任何人不能因为特权或腐败手段而优先于他人)。

二、社会保障:当一个人失去所有财产和自身能力后,他的生老病死是否能获得社会保障?
卖点德国的东西 我在淘宝开的小店

本人官方微信公众号建立,名称是游遍德国,您可搜索公众号"游遍德国"加入,或者直接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入,今后博客内容您可以通过手机阅读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